因资源枯竭而衰败的三个城市
资源型城市往往是在国家大力扶持下迅速兴建和形成的,一旦资源被开发出来,城市经济就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然而,这种发展往往是突发性的,一旦资源枯竭,城市经济就会迅速衰退,呈现出被动性,国内有数量相当多的资源型城市,再国家发展阶段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资源的枯竭经济转型又相对迟缓或失败而走向衰败,以下举例三个比较典型的资源型枯竭城市。
玉门市坐落在甘肃省西北部,是中国有名的石油工业基地。这座城市的繁荣与衰落和石油资源的开采紧密相连。
20 世纪 50、60 年代,玉门因石油资源丰富而迅速崛起,当时玉门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之一。1939 年,玉门老君庙第一口油井出油,解放前十年间,其石油产量占全国总量的 90%以上,为中国石油工业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玉门输送了大量人才和技术,使这里繁荣昌盛,人口近 11 万,经济发达。玉门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石油的开采,玉门市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逐渐扩大。然而,由于过度开采,石油产量开始下降,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玉门油田的产量从 1959 年的 140.62 万吨降至 1998 年的 38 万吨,这个中国最早开发的油田,现在成为了企业规模最小、发展困难最多的石油企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门的石油资源逐渐枯竭,石油产量大幅减少。这导致玉门经济陷入困境,许多石油企业关闭或搬迁,城市人口也开始流失。到 20 世纪末和 21 世纪初,玉门已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为了摆脱困境,玉门市开始寻求经济转型,发展新产业。政府加大了对新能源、农业、旅游等领域的投资和扶持,积极推进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同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改善了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
经过多年努力,玉门的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呈现出新的活力。新能源、农业、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吸引了更多人来此生活和工作。
曾经的玉门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但通过经济转型和城市发展,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如今,玉门充满活力,前景广阔。
衰败的玉门老城区
阜新位于中国辽宁西北部,是一座资源型城市,以煤炭和电力工业为支柱。其发展与煤炭资源的利用紧密相连。
在计划经济时期,阜新煤炭资源丰富,坐拥 21 座国有统配煤矿,其中海州露天矿曾是国内最大的露天煤矿,阜新电厂亦是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彼时,阜新经济繁荣,煤炭和电力工业占全市工业产值的 76%。
但 90 年代起,阜新煤炭资源渐竭,产量骤降,众多煤企深陷困局,甚至破产。这使阜新经济受挫,大量工人失业,城市基础设施老化,人口外流严重。至 2000 年,阜新已陷入“矿竭城衰”的困境。2001 年 12 月 28 日,阜新被认定为中国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全市下岗失业人员达 15.6 万,占全市职工总数的 36.7%,城市特困群众和农村特困人口分别占城市和农村总人口的 25.3%和 55%。
面对如此困境,阜新开始探索经济转型,发展新兴产业。政府增加了对农业、旅游业、新能源等领域的投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同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环境,提升城市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然而,阜新虽已在经济转型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因过去对煤炭和电力工业依赖过重,城市产业结构单一,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此外,阜新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峻,这将给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影响。
阜新的老矿坑
云南东川资源枯竭主要是因为长期铜矿开采,导致铜矿资源耗尽。其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山地面积占全区的 97.3%。铜矿资源枯竭后,东川矿务局倒闭,失业率飙升,加之城市基础设施差,东川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主导产业衰落使东川市经济结构严重不合理,第三产业占比小,第二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畸形,市场抗风险能力差。随着铜矿资源枯竭,东川市降级为县级区,成为我国首个因资源衰竭而降级的城市。
然而,东川区迎难而上,积极探索转型发展新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措施,东川区逐步实现从资源枯竭型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尽管转型发展仍面临挑战,但东川区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为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借鉴。
东川市
本文链接:http://www.xmwpz.cn/rm/482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1442716096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