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区变成“特困”,曾和深圳同为特区,这个城市为何扶不上墙
可如今距离经济特区设立44年的时间过去了,深圳早已经从当初的小渔村变成了国际大都市,这座城市却依旧驻足不前,甚至沦为了三线城市。
这座从“特区”变成“特困”的城市就是汕头。那么为何同为经济特区,汕头却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呢?
汕头得天独厚的优势
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的经济逐渐开始朝着对外开放的方向逐步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转变,我国决定在东南沿海地区设立四个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那么汕头为什么能和其他三座城市一起,被选定为我国最早的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呢?
这是因为,汕头首先就凭借着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取得了重大的地理位置优势。汕头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带,毗邻港澳,面向台湾海峡,是连接中国内陆与海外的重要桥梁。
这样的地理位置无疑能够为汕头带来很大的优势。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汕头靠近国际航线,十分方便于进出口贸易。并且,毗邻港澳也使其能够迅速接触到国际市场的最新动态。
而位于韩江三角洲的南端,使得汕头在地理位置上紧邻珠江三角洲,这使得汕头能够充分利用珠三角的经济辐射效应,与周边城市形成紧密的经贸联系,从而带动整个东南沿海的发展。
同时,汕头靠海而立,拥有长达289.1千米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岛资源。市区的多个区县都临海,这为汕头发展海洋经济、港口物流以及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特别是汕头港,作为中国的重要港口之一,其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距香港、台湾高雄均不足200海里,这使得汕头成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枢纽。
除此之外,从更宏观的角度上来看,汕头是东南亚华侨华人往来中国的重要门户之一。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汕头在东南亚华侨华人中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吸引外资、扩大国际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时对于改革开放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发展对外开放型经济,让中国经济迅速与世界市场接轨,而汕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正好完美地符合了这一需求。
更重要的是,汕头在成为经济特区之前,其经济发展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汕头能够成为最早的一批经济特区。
汕头经济曾经的辉煌
1981年,汕头正式成为了经济特区,而在成为经济特区之后,汕头也向世人展现了自身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在成为经济特区后,汕头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了加速经济发展,汕头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通过举办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吸引了大量投资。
在此基础上,为了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和吸引力,汕头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入巨资改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
特别是交通方面,汕头扩建了机场、港口和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大大改善了城市的交通情况。
作为经济特区,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汕头走在了改革开放的前列。
积极推动外贸体制改革,优化出口退税政策,鼓励企业扩大出口。这些改革举措为汕头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前来发展。
在一系列措施的影响下,汕头在成为经济特区之后,其经济水平迎来了巨大的发展。
1979年,汕头对外贸易每年的创汇规模就已经达到了1亿美元,当时在广东省内仅次于省会城市广州。
1990年,汕头的外贸总出口额高达9.59亿美元,在全中国各大城市中排名第六。即便是经济总量,汕头也以132.9亿元的GDP位列全国第19,成为了“准一线城市”。
并且,从1980年到1995年的15年时间内,汕头的GDP一直保持着将近40%的增速,高峰期增速更是逼近50%。按照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汕头必定能成为真正的一线城市,成为四大经济特区中的典范。
可到了2023年,汕头的GDP只有3158.32亿元,不仅距离深圳的34606.4亿元相差甚远,甚至也比不过厦门的8066.49亿元。
那么为何如今被人们寄予厚望的汕头,如今不仅没有成为真正的“特区”,反而还陷入了“特困”的窘境呢?
汕头为何陷入“特困”窘境
这是因为,在早期的发展中汕头主要依赖传统的轻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些传统产业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汕头没能及时地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导致了如今汕头的产业结构存在着单一以及粗糙等问题,从而致使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滞后,也充分体现出了汕头这座城市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但汕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表现并不突出。
虽然汕头有一定的科研基础,但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突破和创新成果相对较少。这限制了汕头在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领域的发展,使得经济增长缺乏新的增长点。
创新驱动和产业结构上的缺点,使得汕头自从1995年之后,在经济的发展上便显得有些动力不足,呈现出断崖式下跌的趋势。
而随着汕头与其它城市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人才流失问题也愈发困扰着这座城市,许多优秀的本地人才选择前往更具发展潜力和机会的一线城市。
同时,由于汕头在经济和城市化发展上呈现出来的颓势,这座城市在吸引外地高层次人才方面也面临挑战,因而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潜力。
不过,现如今汕头已经逐渐认识到了自身在经济发展上所出现的问题,并且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自从2019年之后,汕头的经济总量一直保持着将近4%左右的增速,并且更是在2022年成为粤东地区,首个GDP突破3000亿大关的城市。
相信随着汕头未来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的调整,以及贯彻“新质生产力”理念的进行,这座最早一批的经济特区城市,一定能够摆脱“特困”的困境,重现“特区”的辉煌!
参考资料
【1】《一小片特区带着一大片农村 汕头"特下去"面临短板》——中国新闻网
【2】《首批经济特区汕头,如今为何沦为三线城市?》——新京报
【3】《深圳珠海汕头成立经济特区》——澎湃新闻
本文链接:http://xmwpz.cn/rm/481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1442716096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