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的个人资料简介(白岩松是央视著名主持人)
白岩松是央视著名主持人,主持过《东方时空》、《新闻周刊》、《新闻1+1》、《岩松看美国》、《央视论坛》等节目,深受观众的喜爱。
成名的背后,白岩松也历经过诸多的风雨和坎坷,妻子朱宏钧是江苏人。作为一个江苏女婿,他是一个暖心的好男人,只是在幸福的婚姻中,妻子为何会让他一次次的落泪,这背后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01.
白岩松,1968年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位工人,母亲是小学老师,上面有一个哥哥。白岩松的家庭虽然普通,却充满着温馨与勤劳。
父亲的毛笔字成了家中的一抹亮色,每逢年底,他都会忙碌起来,为邻里写春联,传统的文化氛围在这个家中得以传承。白岩松和哥哥也成了这个小工坊的得力助手,他们熟练地裁纸、研墨,协助父亲将春联的每一个环节做到完美。
在他们眼中,父亲的毛笔在纸上舞动,勾勒出一幅幅寓意深远的对联,仿佛是在述说着岁月沉淀下的智慧。一幅幅对联写就后,他们会小心翼翼地将其搁置在窗台上,让阳光洒落其上,让墨香飘散其中,宛如在春风中盛开的花朵,散发着淡淡的幸福氛围。
这一切对于白岩松来说,不仅是童年时光里美好的记忆,更是他对家人勤劳和传统文化的珍视。这样的家庭,让他在生活中学会了坚韧和勤奋,也培养了他对文化传承的热爱。这份浓郁的家国情怀,也成了他日后成长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白岩松的童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打破。父亲的离世让家庭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他们像被拔去了生活的支柱,一时间失去了前行的方向。
母亲成了这个家庭里的顶梁柱,但她的薪水微薄,支撑起了一个庞大的家庭责任。除了照顾白岩松和哥哥的成长,她还要照料老母亲,同时赡养着白岩松的舅舅和姑姑。家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弥漫着生活的压力和艰辛。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母亲依然默默地坚守,默默地支撑着整个家庭。
上小学三年级后,白岩松的世界被书籍所包围,他如饥似渴地探索着文字的奥妙。在那个时候,呼伦贝尔市的两家图书馆成了他的心灵乐园。为了满足他的阅读欲望,白岩松灵机一动,借用了母亲的工作证办理了两张借书卡,轮番使用,如饥似渴地获取书籍的滋养。
尽管小时候的白岩松个子稍显矮小,但站在借阅台前,他与台上的书堆仿佛融为一体,饱含着奇异的景象。每次还书借书,工作人员都忍不住投去好奇的目光。而当母亲从单位借回《当代》《十月》等文学期刊时,他总是迫不及待地与她抢着阅读。白岩松的头脑灵活敏锐,老师授课的内容他一点就透,但他心思却常游走在书本中的人和事之间。
然而,他的精力似乎总无法集中在课堂上。一到上课,思绪就如脱缰的野马,飞快地奔向书中世界,导致他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一个平均水准上,不好也不坏。这种情形,让人看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看到了他对书籍的狂热追求。
白岩松以仅高出录取线1分的成绩,成功考入了当地的重点中学——海拉尔二中,他似乎对此并没有太多的自信和骄傲。踏入新校园后,他的学习态度依旧显得有些懈怠,常常在考试排名中垫底。
随着升入高三,母亲多次耐心地劝诫白岩松,希望他能够更加努力学习,不要再放纵自己在玩耍中。然而,这些建议在白岩松听来似乎难以入耳,他似乎陷入了对学业的放任态度中。或许他心中有着自己的想法,或许他对未来的打算早已心生定见。
02.
1982年的一个下午,白岩松拿着书包说要去学校自习,他的目的似乎是为了备战高考。然而,两个小时后,母亲突然决定去邻居家借东西,走到了那里,眼前的景象让她震惊了。
在邻居家,她看到白岩松和几个孩子正围坐在黑白电视机前,看着一部激烈的武打片,情绪高昂地叫喊着。母亲的心情瞬间凝重如铅,她的眼角湿润了,但她没有说出任何责备的话,默默地转身离开了。
这一幕,或许比起言语上的责备更让白岩松心如刀绞。他深刻地体会到了母亲的期望和失望,他明白自己辜负了家人的信任。
白岩松哭着背起书包,踏上了通向学校的道路,这一次,他的心态和行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下定决心,要为了自己的未来拼尽全力。这一次的冲刺,不仅是为了高考,更是为了不辜负家人的期望和自己的信念。
白岩松拼尽全力投入了文科的复习,他将政治、地理、历史的复习资料一一订好,每天坚持学习40页,不达标绝不放弃,哪怕是熬夜也在所不惜。每天清晨,刚一醒来,他就迫不及待地摸出卡片,开始背诵上面的英语单词。这种毅力和决心成了他突破困境的力量。
日复一日的努力,让白岩松在半年的时间里,从全班的倒数名次里逐渐攀升,成功地跻身年级前十名。而在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中,除了外语成绩有些不尽人意,其他科目他的总分居然名列全班第一。老师为他点赞,赞美他创造了“二中的奇迹”。
这一番苦心孤诣,让白岩松充分感受到了努力和坚持的力量。他也明白,只要心怀信念,坚持不懈,便能战胜困境,迎来成功的曙光。
1985年,白岩松以超出重点线30分的优异成绩,成功获得了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的录取资格。这一次的成功让他备受鼓舞,他心怀感激之情,决定更加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在北广,白岩松可谓是最刻苦钻研的学子。每当下了课,他便迅速奔赴图书馆,泡在书海中不亦乐乎。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总是认真对待,甚至常常做两份,然后选择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份交给老师。
这种孜孜不倦、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让白岩松在校期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奠定了他后来在新闻事业上的坚实基础。他时刻牢记着自己的初心,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从业者而不懈努力。
1989年,白岩松怀揣着新闻梦想和饱满的热情,顺利地完成了大学学业。这一年,也标志着他开始了他新的职业生涯,他幸运地被分派到了《中国广播报》担任一名编辑记者。
这个职位对于白岩松而言,意味着扬帆起航,踏入了他一直向往的新闻领域。他迎来了新的挑战,也开始了新的学习和成长之旅。作为一名编辑记者,他肩负着将新闻及时、准确地传递给读者的使命。他不仅仅是一名工作人员,更是新闻传播事业的一份子,他对新闻事业的坚守和执着成为了他职业生涯的一大特点。
在《中国广播报》的工作中,白岩松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他努力提升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同时也积极融入到团队中,与同事们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着报纸的运营和发展。
这一段经历无疑是白岩松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为他未来在新闻事业中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以一名出色的编辑记者的身份,为新闻事业的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03.
1990年春天,记忆中雨丝绵绵,濛濛的春雨轻洒着,将一切都染上了一层温柔的色彩。白岩松不经意间走到了锅炉房,打开水龙头,水流淙淙地响着,仿佛和这个午后的宁静融为了一体。
突然间,他的目光被院子里的一抹红色吸引住了。一位穿着碎花连衣裙的姑娘举着红色雨伞,从林荫道款款走来,她的长发随风飘扬,婷婷袅袅,仿佛春天本身在她的周围绽放。她轻盈的脚步如同春雨的歌声,踏着柔软的土地,进入了办公楼。
那一瞬间,白岩松的心跳声似乎响彻整个午后时光。年轻的心第一次被一位陌生而美丽的女孩所打动,如同被一记重拳击中,让他不知所措。
通过各种途径,白岩松终于得知了这位女孩的名字——朱宏钧。她比自己小了一岁,江苏镇江的姑娘,也是北广的学子,如今刚刚分派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担任实习编辑。这个消息让白岩松心中生出了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
他一直渴望能够接近朱宏钧,让彼此有机会相互了解,培养感情。然而,机会似乎总是遥不可及,让他在心头生出了一丝无奈。
不久后,白岩松和朱宏钧被命运安排共同前往采访现场。对于白岩松来说,这是近距离接触梦寐以求的女孩的机会,让他心情愉悦得难以自禁。
随着合作的深入,白岩松与朱宏钧逐渐建立起一种默契和信任。其中一个晚上,朱宏钧因工作而加班,白岩松毫不犹豫地提出陪同她回到宿舍。行至楼下时,他鼓起勇气,向朱宏钧表达了心中所想。
这一时刻显得那样的珍贵,微风轻拂,激动和紧张交织在白岩松心头。他的表白是那样坦诚而真挚,仿佛承载了多年的情感,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而又意味深长。
白岩松的表白让他始料未及,对方既没有明确的回应,也没有拒绝,只是吓得溜之大吉。这让白岩松心头一沉,他不禁担心这一次的告白会让两人的关系变得尴尬。
然而,事实上,朱宏钧对白岩松也怀有好感,只是当时的突如其来使她感到措手不及,内心紧张不已。回到宿舍后,她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了父母,向他们倾诉了这一切。
朱宏钧的母亲是镇江一家医院的妇产科大夫,父亲也是一名知识分子。在他们看来,北方男孩通常都比较豪爽,容易表现出大男子主义的倾向。得知了白岩松的情况后,他们开始劝导女儿慎重考虑。
于是,朱宏钧开始故意保持与白岩松的一些距离,尽管内心里她也并不想疏远这段感情,但她觉得这或许是为了以防万一,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白岩松心怀坚定,从不轻言放弃,这四个字在他的人生字典里从未出现过。他相信,只要能让朱宏钧真正了解他的内心,她一定会理解并接受他的真挚情感。
于是,白岩松并没有因为这一次的尴尬经历而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决定用时间和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真心和诚意,让朱宏钧看到他的坚持和努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白岩松并没有选择避讳朱宏钧,而是继续以诚挚的态度对待她,用自己的行动展现出自己的优秀品质和真诚心意。他相信,只要朱宏钧愿意给他一个机会,她就会看到他的真诚和坚定,也会逐渐感受到彼此之间的默契和契合。
04.
远隔镇江的父母时刻牵挂着女儿的一举一动。对他们来说,女儿的婚事是一桩家庭大事,事关着朱宏钧今后的幸福生活。这段时间里,白岩松心情既紧张又期待。他深知,在朱宏钧的家人面前,自己需要表现得自信、稳重,让他们看到一个值得信赖的未来女婿。
半个月后,他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大考”。朱宏钧的父母专程赴北京,要亲自考察即将成为女婿的白岩松。这对于白岩松而言,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刻。他知道,这次会面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之后的相处和婚姻生活。因此,他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整理了自己的思绪,力求在见面时展现出最好的一面。
会面的时刻终于到来了。白岩松在见到朱宏钧的父母时,保持着礼貌和自信的态度,虽然心中颇为紧张,但他努力使自己保持镇定。他愿意展现给父母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形象,让他们放心将女儿托付给他。
这次相处让双方逐渐了解了对方,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朱宏钧的父母看到了白岩松的真诚和努力,也对他的未来表示了信任和支持。
1997年,时光匆匆,白岩松已经年近30,他与朱宏钧的爱情已经成熟而坚定。他们在繁华的北京,庄重地走入了婚姻的殿堂,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开始了新的生活篇章。
1998年,朱宏钧怀孕了,这让他们俩充满了期待和喜悦。此时的白岩松,早已是电视界的耀眼明星,主持着《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还扛下了97年香港回归、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等重大直播活动,成为家喻户晓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然而,他的工作却也非常繁忙,除了在台上主持节目,还时常需要走遍全国各地进行采访和录制外景节目,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照顾怀孕的妻子。在这关键时刻,岳母的医学背景成了他们的救星,白岩松决定将朱宏钧送到了镇江,托付给了岳父母,让他们来帮忙照顾。
回到北京后,白岩松再次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中,日复一日,夜以继日。他时刻保持着专业的素养,不辞辛劳,用心投入每一个节目的录制与制作。他心怀家人,希望能够为他们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这份责任感也促使着他前赴后继地努力着。
11月的深夜,白岩松刚结束了当天的播音主持工作,整个人充满了疲惫,但心情异常激动。就在这时,电话突然响起,朱宏钧的弟弟急切的声音传来:“姐姐生了,是个儿子,7斤3两!”听到这个消息,白岩松的心情瞬间高涨,差点忍不住要跳起来了。
第二天一早,他赶紧乘坐最早的航班飞往了江苏镇江。踏进产房,朱宏钧疲惫地躺在产床上,而在襁褓里,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生命正安详地熟睡着。这一刻,白岩松的眼眶湿润了,激动的泪水汹涌而出,那是他对新生命、对妻子的满满的爱和感激之情。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与幸福,也更加坚定了为了妻儿努力拼搏的决心。
05.
白岩松格外有思想,他那富有魄力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锐利。他执着于求知,如海纳百川,知识渊博无比,每一个思考都扣人心弦,每一个决定都深思熟虑。
在工作中,白岩松不仅对自己要求苛刻,对同事们也毫不手软,常常把大家的标准提得非常高。这样一来,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不得不付出额外的努力,工作岂能轻松?
新闻稿子一到手,白岩松就会反反复复地斟酌,字句间的微妙差异引起了他的极度敏感,往往要反复增删,改得面目全非。如果发现问题较多,他干脆就将稿件推倒重来,亲自动手润色,以求尽善尽美。
这种完美主义的个性,再加上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不可避免地让他的生活承受了沉重负荷。起初,他仍能保持每晚四五小时的睡眠,然而随着工作节奏的逐渐加快,他的睡眠逐渐被蚕食,只能勉强维持在两三小时。神经逐渐处于高度紧绷状态,精神状态也变得极度疲惫。
朱宏钧的出生地镇江,成了白岩松心底一份特殊的情感纽带。他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着妻子,将对江苏、镇江的情感化作默默的关心和细腻的关怀。对他而言,这里不再只是一个地名,而是承载着家人的故乡,是他渴望了解、熟悉的地方。
从小巷的弄堂到江畔的小桥,白岩松对镇江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他在这里找到了一份心灵的安宁。更让他陶醉的是那里的美食,丰富多样的特色小吃成了他念念不忘的回忆。他会细数着镇江的点点滴滴变化,仿佛亲眼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成长和蜕变。
在他的口中,他喜欢以江苏女婿的身份自豪地向人们介绍自己,他为此感到自豪,因为这意味着他与妻子、与家人之间的深厚情感纽带。他心怀感激,也时刻保持着对这片土地的热切关切。随着时光流逝,白岩松和朱宏钧的婚姻岁月愈加如醇酿的美酒,愈发显得珍贵和可贵。这已经是他们携手共渡的第26个春秋,岁月里的风雨没有削弱他们最初的热切和深情。
白岩松心怀感激,他在一个个平凡的日子里发现了妻子无尽的伟大之处,那种默默奉献的精神让他感动不已。在他的眼中,朱宏钧是他一生的知音与伴侣,她的存在让他的人生变得丰富而温暖。
朱宏钧也在白岩松的陪伴下,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她认为与白岩松的相遇是这一生最美的奇迹,也是命运对她的极大眷顾。两人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构成了他们婚姻的坚实基石。
这段婚姻不仅是他们个人幸福的源泉,也是一个家庭、一个人生的瑰宝。他们一起经历了岁月的变迁,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共同度过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这份深情厚意会随着岁月的沉淀,变得越发成熟和持久。本文链接:http://xmwpz.cn/rm/220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1442716096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