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一生经历详细(一文看完盛唐才子——李白的一生)
能形容李白的词很多,比如:生性不羁、壮志未酬、笔下生花等等,但每一个词都不足以概括他的一生。
我们将李白一生分为五个阶段,来看看他这波澜壮阔的一生。
他别提醒:本文较长,几乎囊括了李白的一生轨迹。
李白
第一阶段 蜀中求学
李白出生地之谜据《新唐书·李白传》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九世孙,其祖先在隋末年间犯罪,被流放西域。
李白的祖籍,自然就是兴圣皇帝的出生地,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
李白出生地主要有两种说法,一为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一为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今四川江油市青莲镇)。
青莲镇李白石雕
认为李白出生在四川的,最早记载来源是李阳冰与魏颢(魏颢也叫魏万),他们两人的资料直接来源于李白本人。
李阳冰是李白的宗叔,属于远房亲戚,李白晚年投靠过李阳冰。
762年,李白在重病期间,将诗文草稿交托李阳冰,请他编辑成集并作序。
李阳冰编辑的是《草堂集》,收录李白诗共十卷。
李阳冰所写的《草堂集序》有记载:
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
翻译成大白话则是:神龙年初,(李家)逃回了四川,对着李树生下了伯阳(伯阳是道家老子的字,李姓奉老子为祖先,用伯阳代指孩子,这里指李白)。
草堂集序
魏颢是李白的狂热粉丝,有魏颢狂追李白三千里的故事,后与李白成为挚友。
李白曾交给魏颢一部分手稿,被魏颢编辑成了《李翰林集》,共两卷。
魏颢写的《李翰林集序》同样提到李白的出生地
白本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身即生蜀,则江山英秀。
对于魏颢,有人认为他与李白并无交情,李白给他写的《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是伪造的,说白了就是水平不够,不是李白的风格。
这种怀疑是近代才有,历史上记载第一位怀疑这首诗的是清代《李太白年谱》作者王琦,但王琦并没有怀疑这首诗的作者,只是怀疑有错字。
《李翰林集》中李白的诗则是收集来的。
如果李白不认识魏颢,那他为李白诗集作序的内容就存疑了。
李翰林集
李阳冰和魏颢在诗集序中所说的李白出生地,与一些历史证据又有出入。
这就涉及到“李白出生碎叶”的说法。
这个说法主要来源于各种诗词、碑文推测。
范传正是李白的忠实崇拜者之一,曾将《草堂集》由十卷扩充到二十卷。
他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有这样一段
“代宗之初,搜罗俊逸,拜公左拾遗。制下於彤庭,礼降于元壤。生不及禄,殁而称官,呜呼命欤!”
大意就是:代宗元年,派人去找李白当官,结果李白已经死了。
代宗是762年登基即位。
李白最初的墓志是李白儿子李伯禽请李华写的《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并序》,上写有:“年六十有二不偶。”
也就是说,李白是762年死的,当年62岁,古人都算虚岁,算下来,李白出生为701年。
再看《草堂集序》与《新唐书·李白传》所记载,李白一家都是神龙初搬迁去四川的。
神龙年是705年-707年,705年李白已经五岁,从时间来讲,李白不可能出生在四川。
还有一个线索,那就是李白写的《为宋中丞自荐表》,文中有写
“臣伏见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
为宋中丞自荐表
起因还是“永王之乱”,永王之乱时间很短,756年12月开始,757年2月结束,满打满算也不过三月。
李白是在永王败后入狱。
同年,江南宣慰使崔涣、御史中丞相宋若思、郭子仪,都在为李白求情。
也在757年,李白免去死刑,改为流放。
这是他在宋若思幕府中以宋若思的名义所写。
由此可以推测,写《为宋中丞自荐表》是757年,李白虚岁57,实岁56,算下来,恰好是701年生。
从这些历史资料的时间推算,李白的出生地应该是碎叶城。
还有一个说法则是山东人,这种说法主要源于《旧唐书·李白传》,文中有写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
杜甫诗中也曾写:“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
杜甫
李白曾在山东居住二十年左右(具体年数难以校对),很多诗都与山东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且常在诗中以“故园”“故巢”“故乡”称山东。
但这种说法,大多以情感为依据,没有太多的历史资料为依据。
李白到底出生在四川还是碎叶,还没有绝对的证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李白是在四川长大是毋庸置疑的。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有写
“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六甲是当时的识字课本,百家就是诸子百家。
十四岁时,李白的才华已经渐渐展露,出口成章。
杨天惠在《彰明逸事》中记录,李白在县里找了个小吏的工作,有次牵牛从县令躺下经过,县令夫人想要责备,李白就做了一首诗道歉。
县令听后,觉得李白颇有才华,就让他跟在身边研墨,大约相当于书童。
县令有两次作诗,写出上两句,下两句却想不出来,李白随口就能接上。
注:《彰明逸事》是小说体,通常是作者道听途说后记录下来的。
大明寺塔
李白十五岁,在隐居大明寺。
有种说法是李白杀了人(或伤人),然后躲进大匡山下的大明寺。
无论是何原因,李白开始在大明寺安安心心学习了两年,并写出了不少诗作,《对雨》《初月》《雨后望月》《晓晴》《望夫石》等,这些诗也传入一些名流手中,得到了不少的推崇,李白自己也开始参加一些活动向名流推荐自己,同时开始学习道家思想。
后来,李白在《赠张相镐》里有自夸:“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十六、十七岁李白继续在大明寺隐居学习,较为系统的学了诗经、楚辞、乐府等,并做了不少诗作。
十八岁,李白跑去梓州拜赵蕤为师,学剑术、道术、纵横术。
赵蕤是唐朝著名的纵横家,专注帝王学和纵横术。
十九岁,李白继续跟着赵蕤学习,清朝王琦所著的《李太白年谱》记载:李白十九岁在岷山之阳学过驯鸟,当地县令知道后,还特意跑去看了,并想推荐李白参加有道科会试,这有道科其实就是一些有品德、有才能的人被推荐上去做官,但李白没去。
二十岁时,李白去了成都,拜见了苏颋,苏颋对李白感觉不错,还称赞他要是广泛学习,以后可与相如比肩。
这个苏颋,可能有很多朋友不知道,他是唐朝宰相,且是唐朝前期文坛的统领。
在成都,李白写了《登锦城散花楼》、《春感》、《白头吟》等诗。
随后又去游览了峨眉山。
峨眉山
游峨眉山后去了渝州,递行卷拜见了太守李邕。
这个行卷大约相当于自荐信,内容通常是自己的文章、诗词编辑整理,再自夸几句。
李白见到李邕后不太拘礼节,高谈阔论,让李邕很不爽,觉得李白持才傲物,见了一面后,就让属下宇文少府接待李白。
宇文少府倒是尽心尽力款待,李白就写了《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简》相赠,顺便还写了《上李邕》,让宇文少府交给李邕,诗的大意就是:你别瞧不起年轻人!
其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就是出自《上李邕》。
李邕看了诗后,没有生气,反倒觉得李白有才情,让人去客栈寻李白道歉,可李白已经走了。
年底,李白返回匡山。
二十一到二十三岁,李白继续在匡山读书。
二十四岁,李白决定再游蜀地,离开时写了《别匡山》,然后他去了成都、峨眉山,然后坐船沿平羌江到嘉州,最后到渝州。
秋冬两季,又去了巴南、巴中。
李白
第二阶段,出巴蜀,游历求官
二十五岁,李白先去了巴东,然后游历荆门山,过荆州,在江陵遇到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夸他“有仙风道骨”,从那以后李白对道家更情有独钟,还特意写了《大鹏赋》。
接下来李白又去了江夏、赤壁、黄鹤楼、洞庭湖、岳州,再返回荆门。
回到荆门后,去了浔阳,也就是现在的九江,顺道去了庐山,大家都背过的《望庐山瀑布》就是李白这时写的。
然后往东走,在天门山玩了一阵,最后跑到金陵。
李白本想找几个大人物投行卷谋官途,当时的大人物正忙着泰山封禅,没时间搭理他。
李白只好继续玩,继续写诗,《长干行》《金陵白杨十字巷》《对酒》《金陵望汉江》等等都是他在金陵玩的时候写的。
二十六岁,春季离开金陵跑去扬州,在扬州找几个大人物自荐,结果没成。
夏季,跑去苏州,经过镇江,然后到杭州,又跑天台山玩,到秋季又返回扬州,其中留下不少诗。
回到扬州后,一些朋友日子不太好过,他大方接济,散金三十余万。
这出处是李白自己写的《上安州裴长史书》里说的,原文
“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逾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这“散金三十余万”应该不是黄金,当时黄金不属于流通货币,可能是三十余万铜钱。
按照当时的物价算,大约相当于现在一百万左右。
铜钱
钱撒出去后,结果他自己穷了,还得了病,还好朋友孟少府照顾,期间他写了几首诗,其中一首就是《静夜思》。
得病期间,李白跟孟少府说起自己常读司马相如的赋,想去看看云梦泽。
孟少府刚好与安州(湖北安陆县)都督马正会认识,建议去找马正会,即可以让马正会帮忙举荐,也可以去云梦泽玩。
李白觉得有道理,当年冬季离开扬州,沿着运河北上,到了淮河又往西走,转道陈州。
中间李白穷得没钱花,想把家传的宝剑和新做的裘衣给卖了。
还好当时看他不爽的李邕让人送来三千银,这银应该不是银子,而是三千文铜钱,大概相当于三贯。
有钱后继续赶路,经过汝州,又往南走去南阳,然后继续往襄阳走。
二十七岁,春季,李白赶到襄阳,其实他已经绕了一大圈。
到襄阳后,先去拜访了隐居在岘山的孟浩然,然后想东南走,终于达到安陆。
到达安陆后,李白先去见了好友元丹丘,元丹丘跟马正会是老朋友,两人一起去见了马正会。
马正会对李白喜欢得很,有意提携李白。
遭马正会的长史李京之的嫉妒。
与此同时,祖居安陆的许员外相中了李白,想招李白做上门女婿。
随便插张图
这许家来头很大,许员外的父亲叫许圉师,是唐高宗的左相;爷爷叫许绍,曾跟李渊是同学,陕州刺史,谯国公;太爷爷许法光是北周岳州刺史,继续往上倒,全是当官的。
而且,家中亲戚许多都是刺史(相当市委书记)、县公(爵位,无实权)、长史(相当市委书记秘书)。
武则天统治时期,一直在打压李唐的开国元勋,许家就是其中之一,家道算是中落。
至于李白的老丈人是谁,很难考证。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许圉师有三子:自牧、自遂、自正。
《旧唐书》记载:俄(许圉师)以子自然因猎杀人,隐而不奏。
《资治通鉴》记载
龙朔三月,许圉师再贬虔州刺史,杨德裔以阿党流庭州,圉师子文思、自然并免官。
如结合这三部史料看,许圉师当有五子,但李白岳丈是哪一个,无从验证。
李白同意入赘许家。
许家这位女儿,有人说叫许紫烟,但无实证。
后来两人生有一子一女,长子李伯禽,女儿李平阳。
做了上门女婿后,李白定居安陆。
李白
二十八岁,李白去江夏待了三个月,期间蔡十返乡,孟浩然也来江夏,要去扬州,李白写了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就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返回安陆后,李白没事就喜欢喝酒,一次喝酒骑马冲撞了李京之的车架,李京之本就嫉妒马正会对李白的重视,想要揪着这事找茬。
李白只好写了一篇《上安州李长史》请罪,也不知道唐朝请罪书都这样,还是李白自傲,请罪书也得先夸夸自己,然后再说自己喝醉了误事。
因为喝酒的毛病,李白还写诗《赠内》,跟自己老婆道过歉。
二十九岁,他得罪的李京之走了,来接任的是一位姓裴的官员,历史上没留下姓名,以官职称呼裴长史。
裴长史来时,李白多次拜见求举荐,并写了《上安州裴长史书》,有人跟裴长史说李白经常喝酒误事,裴长史拒绝了李白。
李白只好继续他的“隐居”生活。
期间,李白在扬州生病时照顾他的孟少府给她写信,大意就是说李白有才能,不应该就这样隐居混日子,应该做点大事。
李白特意写了《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表达了自己的理想。
三十岁,春季李白还在安陆,夏季开始前往长安。
离开安陆有一说法,李白的大舅子惦记着家产,怕李白争夺,于是处处使绊子,李白一气之下,离开安陆,前往长安。
到长安后,先去拜访了许辅乾。
按关系算,许绍有四个儿子,大儿子许善,小儿子许圉师。
许辅乾是许善的玄孙,玄孙就是孙子的孙子;李白的岳父则是许圉师的儿子。
算起来,许辅乾应该叫李白岳父唐爷爷,叫李白姑父。
许家
许辅乾当时任光禄卿,三品官员,负责宫殿大门、百官朝会膳食等。
在许辅乾的介绍下,李白拜访燕国公、左丞相张说,希望他能举荐自己,但张说当时重病,是张说二儿子张垍接待李白。
张垍的官不算大,但他老婆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八女儿宁亲公主,也叫兴信公主。
张垍不太看得上李白,看了李白“行卷”后,又觉得李白是个有才之人,心生妒忌。
张垍不想驳了许辅乾面子,也不想推荐李白做官,琢磨过后,把唐玄宗同母的妹妹玉真公主在终南山的别院地址告诉李白。
玉真公主是唐睿宗的女儿,唐玄宗的胞妹,唐玄宗又大力推崇道教,玉真公主豆蔻年华开始修道。
这两位皇帝都对玉真公主宠爱有加,地位超然。
在唐朝想要做官,除了科举,还可以拜谒有地位的人,让他们推荐自己去做官。
李白拜访张说、李邕、马正会等人的目的都是希望得到推荐。
玉真公主得哥哥李隆基宠爱,又与众多文人雅士、道教名仕结交,自然有推荐的权利。
李白兴冲冲准备好“行卷”,跑去终南山等了半月后开始下雨,这雨一下又是半个月。
一直没等到玉真公主,后来知道自己被张垍骗了,临走时写下《玉真仙人词》和《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终南山
其中给张垍的诗内容太长,其中部分诗句内容是说:整天一个人在玉真公主别管里干等,还下着雨,食物基本是邻居洗衣老妇人供给,厨房已经很久没有生火,砧板长了霉菌,知道丹徒刘穆之吗?有朝一日青云直上,前途不可限量,我现在来求官,等我功成名就,我就拂衣而去,云游五湖四海。
整体内容是跟张垍发牢骚,感慨他不是自己的知遇之人,顺便表达自己的理想。
也就这一首诗,基本把张垍和牵线的许辅乾给得罪了。
回到长安,又登门求见其他王公大臣,希望得到举荐,都没有结果,留下一首《长相思》。
同时,李白认识陆调,陆调介绍李白去豳州。
李白跑去陕西,拜访李粲,想要求举荐,结果依然让人失望。
入冬后,又去拜访了坊州司马王嵩,依然没结果。
三十一岁,李白回到长安,此时他已经没有什么钱,生活穷困潦倒。
拜谒那些大人物求官不成,于是生出另一个想法,放弃继续持行卷拜谒,成天就跟五陵豪的人到处厮混,斗鸡、比狗、饮酒、赌博。
安旗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笺注》考据:五陵豪是长安豪门子弟供职羽林军者。
起源是李渊起兵时那六郡子弟兵,这些人历世为官,后代子孙大多习武,要么去边庭立战功,要么进入禁军,这是五陵豪成员一部分。
《新唐书》记载:唐朝建立后,有三万人愿意留在长安,他们是开国功臣,自然不能亏待,分了田地给他们,并组成了“元从禁军”,这也是皇帝最信任的部队,职位可以世袭。他们则是五陵豪组成的第二部分。
其三,则有一些将门之后,也会在其中任职。
纵观这些人的身世背景,几乎都是开国功臣之后,又深得皇帝宠信。
要是能与这些人结交好了,也是有可能入朝为官的。
当然,这不是正途,但李白求官数年,碰壁无数次,生活也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也算是山穷水尽之中求一线可能。
有人认为李白不知道五陵豪是什么人。
这怎么可能?
五陵豪的身份根本就不用查,李白怎么可能不知道?
元朝萧士赟觉得:李白在《白马篇》中明褒暗贬,看似称赞了五陵豪的英姿、武艺、战功、斗鸡等事,实际上却是暗讽这些人恃宠而骄、草菅人命。
安旗先生也认可萧士赟的看法。
在这说句题外话,关于唐朝的禁军体系,很多人知道唐朝皇城安全是由北衙六军、南衙十六卫负责。
皇宫
南衙主要负责整个京城、皇城;北衙负责宫廷禁苑。
唐太宗登基后,在元从禁军选了百余名善骑射之人,分两拨人在北门执勤,称为“百骑”,李世民若是外出打猎,他们也要跟随负责警卫。
后来逐渐扩张,增加到七营,并在玄武门屯营。
唐高宗又扩充了这一支禁军,扩充为左、右羽林军,设大将军。
738年,李隆基设了左、右龙武军。
757年,唐肃宗李亨设了左、右神武军。
到这时,北衙六军的格局才形成。
李白跟五陵豪交往是731年,只有左、右羽林军。
李白与五陵豪到底怎么发生冲突已经很难考究,安旗先生认为:有可能是在赌博过程中,李白被五陵豪欺弄。
而这个赌博,极有可能是“斗鸡”。
李白在《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一诗中说
“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君开万人丛,鞍马皆辟易。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
这一段的大意是:我与一群斗鸡之徒发生冲突,他们是五陵豪的同伙,组织了一群人来威胁、恐吓我,你冲开万人,鞍马都躲开了,赶去清宪台求援,帮我从北门救了出来。
这一段大概可以看出,跟李白冲突的人并不是真正的五陵豪,也就是说,不是在羽林军供职的,可能是五陵豪的亲戚朋友。
斗鸡
但这一首诗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记录在《全唐诗》中:我昔北门厄,催如一支蒿。有虎挟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君披万人丛,脱我如辘牢。
“催如一支蒿”说明李白当时情况危险,就好似一棵草。
“有虎挟鸡徒”,大白话就是“有一只‘虎’带着一个斗鸡徒”,这个“虎”可能就是李白的对头,还有可能是五陵豪,之前就发生过冲突,这是第二次,还有可能是一个局,从整个事来看,能闹到这个程度,肯定是直接跟羽林军那一群五陵豪发生冲突的。
最后的结果是陆调请人调解救了李白。
这两首诗不管哪一首是真迹,都说明李白确实遭遇了一场危机。
这一场危机对李白的打击也极大。
即便是十七年后,李白在写《叙旧赠江阳宰陆调》时,也写了一句“此耻竟未刷”。
这件事后,李白写了数首诗,其中包括《蜀道难》与《行路难》,这一首《行路难》是其二,为大众所知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其一。
灯笼
五陵豪事件结束后,已经是初夏,李白也离开了长安。
离开长安后,经开封,到宋城,秋季到嵩山拜会了女道士焦炼师,想从师学道,并萌生了隐居想法。
晚秋,李白滞留在洛阳,并写了《行路难其一》《寄远十二首》,这十二首有四首写给妻子许氏的情诗。
732年,李白三十二岁,春夏两季都在洛阳游历,并结识了元演、崔成甫。
这时李白想家了,写了《春夜洛阳闻笛》,入秋后去了南阳,冬季返回安陆,到家才知道,他的岳父许员外已经去世。
元演紧随其后来拜访,两人又去随州玩了一趟。
年底,李白回安陆。
733年,李白33岁,跟许家分了家,在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居住,开辟了山田,平日耕种、读书。
李白女儿李平阳也在这一年出生。
734年,李白游历襄阳,拜访荆州长史韩朝宗,希望得到引荐,结果依然不如人意。
在这过程,李白认识韩朝宗的下属李皓,也曾求李皓帮忙,同样没有结果。
晚春,李白去了江夏,一直在江夏待到入秋,然后去了嵩山,拜访了元丹丘,冬季返回安陆。
735年,李白应元演的邀请去太原,五月到洛阳,然后到太原。
郭子仪
在这里李白见到郭子仪,并救了他一命。
《新唐书》记载: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翰林学士李公墓碑》记载:客并州,识郭汾阳于行伍间,为免脱其刑责而奖重之。
清代王琦《李太白年谱》同样有记载。
具体怎么救的,没有具体史料记载,说法有很多。
有说李白求皇帝的;也有说李白用官位做担保救下郭子仪的。
这两者显然不可能,此时的李白根本没见过皇帝,也没有当官。
还有一个说法,是个人认为最可靠的:当时李白已写出很多佳作,颇有名声,利用自己那点名声为郭子仪说好话,恰好负责主官较为欣赏李白,也就免了郭子仪之罪。
但现代学者詹瑛在《李白郭子仪互救辩讹》否定这一说法。
接下来的时间,李白与元演一同携妓出游多处名胜古迹。
736年,李白与元演辞别,前往洛阳,遇到元丹丘,受邀前往嵩山。
嵩山
五月,李白迁家任城,途径沙丘、汶上,在任城写下《长歌行》。
对于李白搬到任城的时间,说法不一,还有一个说法是740年,我们取736年为准。
李白是个闲不住的人,没再任城待几天又去了齐州,然后回了任城,跟着又去了嵩山拜会元丹丘,结实了岑勋。
紧跟着,又去了襄阳,再次与孟浩然见面。
737年,春季在任城,夏季从济南到崂山,一直游玩到宋州。
冬季李白回任城,恰逢六父在任城当官期满要回长安,写下《对雪饯行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这一年李白的儿子出生,取名李伯禽,小名明月奴。
738年,这一年李白几乎满世界跑,去了兖州、汝州、陈州、南阳、鲁郡、徐州、楚州、淮阴、,也受邀去了金乡。
有友人梁四、赵叟前来拜访,写诗《送梁四归东平》
一同拜访了崔宗之,崔宗之父亲是宰相、齐国公催日用。
崔宗之也个官员,世袭了他父亲的齐国公爵位,做过侍御史,专门弹劾官员的,低级官员可以直接弹劾,高级官员上报给御史中丞,然后再报给皇帝。
他跟李白一样,喜欢喝酒,酒中八仙之一,他位列第四,李白位列第六。
739年,李白继续满世界跑,去了扬州、安宜、苏杭、当涂、荆州、岳州、安陆、襄阳。
在岳州巴陵,恰好碰到被贬的王昌龄,两人见了一面。
三位诗人
740年,李白已经40岁,到了不惑的年纪。
这一年李白的第一任妻子许氏因病去世,李白春季到扬州,因妻病赶回任城。
还有一说法,五月李白还在安陆,许氏在安陆病逝,处理完许氏丧事后,李白然后携儿女迁家至任城,比第一种说法晚了四年。
在任城,有友人韩准、裴政、孔巢父来邀李白前往徂徕山,李白有事没能一同去。
下半年,李白游东鲁,想找人引荐,依然没有结果。
冬,与韩准、裴政、孔巢父、陶沔、张叔明一同隐居徂徕山,平日就是喝酒学道,称为“竹溪六逸”。
第三阶段,入京为官
741年,一整年李白都在任城,并娶一鲁女刘氏,但两人的婚姻充满矛盾。
刘氏对李白成日喝酒,穷困潦倒颇为不满,时常以言语讥讽。
李白也不是什么软柿子,脾气傲得很,自然也不惯着,不久便离婚。
这一年对李白来说,应该是挺无趣的。
还记得李白前面去过金乡么?这一年金乡县令范金卿要往浙江任职,李白去为之送行,并留诗《送友人》
742年,李白在泰山送鲁颂,留诗《别鲁颂》,又送王山人离开,留诗《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泰山
秋,李白去了徂徕山,然后去任城。
元丹丘当时是天下闻名道士,唐玄宗又重道教,特召入宫。
李白希望元丹丘能推荐一下自己。
元丹丘与玉真公主是老相识,到长安后,将《玉真仙人词》交给玉真公主。
得玉真公主推荐后,李白被唐玄宗召唤入京。
离开前,李白写下《南陵别儿童入京》,其中有两句:“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愚妇”大概就是他新娶的妻子刘氏。
若不是被刘氏气得不轻,李白大概也不会留下这种讥讽诗词。
到长安后,李白在元丹丘的引荐下,见了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影视象)
在紫极宫与贺知章相识,贺知章见了李白几首成诗,其中包括《蜀道难》《乌栖曲》,大为赞叹:“此天上谪仙人也。”
李白入京还有一个说法,当时李白在浙江会稽与吴筠在一起。
吴筠参加过科考,但没中第,后入嵩山拜潘师正为师学道,也是个有名的道士。
吴筠被召入京,大概是跟元丹丘的理由一样,742年唐玄宗刚改年号为天宝,召他们这些道士入京做什么,大概也能猜到。
李白跟着吴筠一同入京,到长安后去拜访了贺知章,接下来的故事基本就一致了,贺知章大赞李白文章,叹为“谪仙人”。
不管是哪个版本,李白入京后,吴筠、贺知章、元丹丘、玉真公主为其仕途都是出了力的。
贺知章立刻向玄宗推荐李白,有了玉真公主跟贺知章的推荐,李白得玄宗召见,并任翰林院供奉。
贺知章
与贺知章相遇还有一种说法:李白在初入长安就已经认识贺知章,得了贺知章赏识,并多次向玄宗推荐李白,只是玄宗一直没答应,直到742年才召见李白。
冬季,李白在长安写下《子夜吴歌四首》《乌夜啼》
743年,李白开始入职翰林院。
玄宗在宫中行乐,李白奉召写下《宫中行乐词八首》,玄宗赐宫锦袍。
玄宗与杨贵妃赏花,又作《清平调词三首》,另外还有诸多诗词,皆为玄宗与杨贵妃游乐时奉诏所作。
刚入翰林院,李白满怀抱负,成日本玄宗叫去写诗,李白颇为不满。
从一开始写下《塞下曲六首》《胡无人》到《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玉壶吟》等等。
在长安时也结交了不少人,留下各种赠诗、送别诗,如《赠郭将军》《赠催侍御》《酬催五郎中》《送羽林陶将军》《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等。
游历长安附近也留下了不少诗词,如《杜陵绝句》《登太白山》等。
在长安待久了,也就见了官场的黑暗和龌龊,对于天天给皇帝写诗的生活也有了厌倦之感,成天到处游山玩水、喝酒,跟贺知章等人交往也极为密切,更别说贺知章本身也是一个好酒之人
唐玄宗一开始很喜欢李白,对她宠爱有加,很多时候都破格对待。
比如多次设宴款待,初次见面就佩服李白才华,为李白调羹。
李白厌倦这种生活后,有时唐玄宗召他也不去,喝醉时还让高力士给他脱鞋。
李白这些行为,也引起了一些权贵的不满。
如之前他得罪过的张垍,就常在玄宗旁进谗言。
高力士从李白写的诗里,摘出一些去激杨贵妃。
唐玄宗几次想让李白去担任“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的工作就是起草诏书、宣旨,有时的政事参议也会参与,这未必就是李白想要的,至少比天天给唐玄宗作诗称赞要好。
结果却被杨贵妃给拦了下来。
李隆基与杨玉环
744年,李白知道自己得罪了不少人,天天有人在唐玄宗耳边进谗言,他也极为苦恼。
在他许多诗中都有表现,如《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月下独酌四首》《行路难其三》《把酒问月》等。
三月,李白知道唐玄宗身边的许多人容不下自己,于是主动请辞。
这时的唐玄宗对李白或许也有些许的失望,毕竟召李白不来,还经常喝醉,又爱其才华,最终赏赐许多金银,同意李白辞官之请。
从742年李白入京前开始,《新唐书·李白传》中均有记载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问,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翰林院。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鞋,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在离开长安前,李白留了数首诗。
从长安,经灞陵、蓝田、商州、抵达洛阳,期间留诗数首。
到洛阳后,去见了崔成甫,留诗《赠崔侍御》,同时与杜甫相识。
杜甫
中间李白回了一趟任城,是任城主簿卢潜为李白接风洗尘,并留了一首《赠任城卢主簿》
入秋,李白返回洛阳,再次与杜甫相会,两人从洛水到黄河,经过广武山,并留诗《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然后经过汴水(通济渠)达到汴州,在这两人认识了高适,三人一同游玩,李白写了《侠客行》
接着三人又去了宋州、单父等地,杜甫要去巩洛,先一步离开,李白继续与高适游玩,高适也要离开。
李白去了安陵,请盖寰为他造真箓,真箓就相当于道士之间的一种身份象征,有点类似学位证书,真箓通常由师傅所赐,想要得到道家名师的真箓并不容易。
从安陵离开后,又去了齐州,在紫极宫求了道箓。
道观
冬季返回任城。
第四阶段,再次游历
745年,年初留任城,夏末李白去了兖州,与杜甫见面。
两人一同去了齐州找高适,一起去见了让李白写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李邕。
此时的李邕已经是北海太守。
三人拜访李邕后,在齐州分别,李白回了任城。
杜甫则去了临邑。
秋季,杜甫去任城拜访李白。
李白写下《戏赠杜甫》
两人一同游了任城,又去了兖州、曲阜、东蒙等地方。
在曲阜两人拜访了隐士范十,李白留诗《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在兖州,杜甫要离开,李白写下《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杜甫也写下《赠李白》《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赠李白
李白自己又去了沙丘、金乡、单父等地。
在单父李白有留诗《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送族弟凝之晏堌单父三十里》《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却回栖霞山留饮赠之》
李白在山东有很多同族亲戚,而且他在山东居住的时间也很多。
746年,李白前几个月在单父,留诗《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上半年李白得病,还挺严重,在远房亲戚瑕丘佐使李冽、李凝的帮助下,在任城瑕丘泗水西岸置办房产,泗水东岸置办了十几亩田产。
秋季,李白病愈,人又闲不住了,开始到处溜达。
自春季以来,李白就琢磨着要去南方,并与元丹丘约好在越中相会。
一直到秋末,终于启程,入冬后到宋城,又去看了梁园。
李白来宋城已经几次,梁园也不是第一次来。
在这里,李白遇到了他的第四任妻子,宗楚客的孙女宗氏。
插图就当是宗氏吧
有说法是,李白在梁园墙上写下一首《梁园吟》,宗氏大为钦佩李白才华,花重金买下了题诗的墙。
这就是“千金买壁”的故事。
中间还漏了一任妻子,主要还是没办法判断准确年代,在后续结尾会做个小总结。
同年,李白与宗氏结婚。
这宗氏的来头也颇大,她的爷爷宗楚客,是唐朝宰相,宗楚客哥哥名为宗秦客,弟弟宗晋卿。
宗秦客也做过宰相,武则天造“十二新字”,号称“则天文字”,就是宗秦客干的。
宗晋卿没有做什么大官。
宗家三兄弟的母亲,是武则天的堂姐,他们三个是武则天的侄儿子。
武则天影视形象
在武则天死后到李隆基上位那一段时间其实挺乱,李旦、李显、李重俊、李重茂、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武三思等等,各种斗争。
当时宗家是站韦皇后一方的,宗秦客因贪赃被贬,后病死。
宗楚客和宗晋卿则死于李隆基政变,在韦皇后落败后伏诛。
还有一个不那么可靠的额说法:宗楚客虽然依附武三思和韦皇后,但他自己也想当皇帝,只是想寻机会造反。
言归正传。
与宗氏结婚后,李白在宋城待了一段时间。
当年,李白就继续南下,去了扬州。
747年,李白春季在扬州,又去了金陵,然后南下经过丹阳、吴郡、湖州,秋季到越中与元丹丘汇合。
两人一同前往会稽,吊唁贺知章(贺知章在744病逝,也就是李白辞官的那一年)。
李白与元丹丘会合孔巢父等人,游了诸多名胜古迹,又乘舟经过宁海,留诗《同友人行舟》
跟着去了天台山,冬季返回金陵。
天台山
748年,春季还在金陵,好友崔成甫遭贬,两人在金陵相遇,互赠诗。
夏季去了扬州,秋季去了霍山,冬季又到庐江,并拜访庐江太守。
749年,春季回金陵,因思念儿女,写下《寄鲁东二稚子》
听到王昌龄远贬黔中,写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前两年被网络歌曲用了,就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王昌龄
接下来的时间,李白基本都在金陵游玩、作诗。
750年,李白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上半年李白还在金陵。
五月,元丹丘来信相邀,李白离开金陵,前往嵩山,他考虑举家迁往嵩山,结果未能如愿。
秋季,李白经秋浦、到浔阳,登庐山,在这几处都留了诗作。
登庐山后,开始北上,在憔郡访友人元演。
经过金乡,留诗三首,冬季回到任城。
751年,春季在任城,后去了平阴沙丘,又去了济南。
秋季去嵩山找元丹丘,恰好元丹丘去了石门山炼丹,没碰上,准备回任城。
到邺中时遇到王大,得知元丹丘所在,又长途跋涉去了石门山。
元丹丘对李白到来自然是很高兴,一同游了周围风景名胜。
此时南阳岑勋来信,李白回信相邀,不久岑勋应邀而来,三人相聚,饮酒游山。李白写下《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见,以诗见招》
插图
秋末,范阳节度使幕府判官何昌浩来叶县见李白,结果没碰上,只好留下书信,邀请李白去幽州发展。
幽州是什么地方?
安禄山的大本营,也是边境。
李白曾经接济过何昌浩多次,两人是旧识。
在这里,有一个说法,李白妻子宗氏知道后,曾劝李白不要去。
宗氏出身就让她对政治特别敏感,加上当时安禄山谋反之心不说路人皆知,但已经较为明显。
李白给何昌浩的诗《赠何七判官昌浩》里有两句: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
这两句的大概意思就是:不如拔剑而起,去沙漠拼杀立功。老死在阡陌,怎么能扬名呢?阡陌就是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自长安出来后,李白已经很少求官,大多时候在求道,这两句表现出了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也有可能在迷惑何昌浩。
在去幽州之前,李白留给朋友一首诗《留别于十一逖裴十三游塞垣》里写: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安禄山影视形象
从这两句来看,李白是知道安禄山有谋反之心的,当时唐玄宗不信安禄山会反,李白想去一探实情,并非真心投靠。
752年,李白北游,经博平、过黄河、到邯郸、洺州、饶阳,十月抵达何昌浩所在的范阳郡,这里属幽州管辖,今北京。
很快,李白就感觉到了不对劲,辞别何昌浩,离开范阳。
在北游这一段时间,李白写下了许多诗。
如《邹衍谷》,是他功名之心还未耗尽,见了幽州情况后,他希望自己能像邹子一样,改变大局。
《幽州胡马客歌》是李白看过幽州当地人之后写的,不仅仅是写了当地人骁勇善战、战争残酷,也希望朝廷能有所警醒。
接着收到妻子宗氏重病的消息,立刻往回赶睢州。
753年,李白开年就从睢州北上,过魏郡、介休、河郡,然后继续沿汾水南下,这几处都有留诗,具体不细列举,太多了,全部细写通篇都是诗名。
春,李白入潼关,再回长安。
关于这一年有没有入长安,观点不一,有人觉得李白这次没去长安。
入长安后,李白留下《述德兼陈情哥舒大夫》,这一首诗依然表达李白希望得到重用的期待,结果自然再次失望。
在长安李白遇到故人独孤驸马,写诗《走笔赠独孤驸马》,这诗几乎都是李白感慨,回忆了他在翰林院的那些事,多少也有点请独孤驸马帮忙的意思。
在离开长安前还写了两首诗,其中一首《远别离》
夏季,到曹南,留诗!
回宗氏老家梁园。
梁园
然后去历阳,渡长江。
秋季,收到族弟李昭书信邀请南下宣城,游了敬亭山、陵阳山、秋浦、清溪、玉溪潭、鱼段湖等地,留下《题宛溪馆》《观胡人吹笛》《独坐敬亭山》《寄催侍御》等诗。
其实李白每去一个地方,会游览很多景点,留下很多诗,但前面都没细写,这里细写主要还是因为敬亭山这个地方,和《独坐敬亭山》这一首诗。
以下关于李白和玉真公主事纯属闲扯,无任何历史资料佐证。
相传,《独坐敬亭山》是李白见到玉真公主写的。
不过《独坐敬亭山》里没有提到玉真公主,而且是“独坐”,大家的猜想主要源于几点。
首先看《独坐敬亭山》的后面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多唯美呀!
敬亭山能联想到的就只有玉真公主,有一说法是她晚年在敬亭山修道,还有一说法她并不在敬亭山,而是在济源,王屋玉阳山灵都观。
敬亭山玉真公主雕像
第一种说法没找到历史资料,但敬亭山有玉真公主雕像。
第二种倒有《明一统志》记载:灵都宫,在济源县西三十里尚书谷,唐玉真公主升仙处。
传闻济源有地方志记载了玉真公主晚年生活在灵都观的事。
其次是玉真公主所葬之地,真墓没有找到,敬亭山有个衣冠冢和墓志铭,是后来建的。
另外一个说法是在河南济源市承留乡上观村的南部,那有一个墓葬群,传闻在解放前确实有墓,还有两块石碑。
这整个传闻是李白、王维、玉真公主的三角恋。
王维
玉真公主终身未婚,但唐朝风气开放,她是有相好的,其中之二就是王维和李白。
王维与李白争风吃醋,一开始玉真公主与王维相好,后钦佩李白才华,渐渐与李白更亲近,因李白常饮醉,导致玉真公主不喜,又开始亲近王维,让李白愤愤不平。
对于李白和王维“不和”还有一个说法,就是两人生活在同一年代的大才子,却没有一首诗是赠予对方的。
李白所写的《独坐敬亭山》也成了他与玉真公主“绯闻”的佐证。
玉真公主虽然没结婚,却有子嗣,在西南南郊出土了一块墓志铭,这一块名为《九华观尚简道师铭》记载了一些关于玉真公主的事。
尚简是唐睿宗外孙女,蔡国公主第三女,她与张倜结婚,而这个张倜就是玉真公主的次子
额外提一句,尚简和张倜是表兄妹,蔡国公主和玉真公主是同父异母的姐妹。
玉真公主影视形象
玉真公主的儿子姓张,那就不可能是王维或李白。
有人怀疑玉真公主的孩子是跟张垍生的,就是李白第一次入长安见过的张垍,因为李白当时住在玉真公主终南山的别院,一般人可安排不进去。
张垍的父亲张说跟玉真公主关系不错。
但张垍是驸马,他老婆是李隆基的女儿宁亲公主(也叫兴信公主),算起来玉真公主是宁亲公主的姑姑。
关于李白、玉真公主、王维的三角恋,当个故事听听就行,没有确凿证据能证明,更多是各种联想。
754年,安禄山进京,加封左仆射,唐朝是三省六部制,尚书省设左、右仆射,统领礼、兵、户、吏、刑、工六部,左仆射掌管礼、户、吏三部。
有时间具体写一篇关于唐朝官员制度的文章。
《资治通鉴》有记载
是时杨国忠言禄山必反”“太子亦知禄山必反,言语上,上不听”“自是有言禄山反者,上皆缚送之。由是人皆知其将反,无敢言者。”
这三段话都说明,当时许多人都知道安禄山必反,李隆基压根不信。
李隆基画像
此时的李白春季在金陵游玩,五月去了扬州,与魏万相遇,这个魏万就是前文提到,给李白整理诗集的魏颢,他改过名。
他们二人相遇不是偶然,相传是魏万先去了梁园,也就是李白老婆宗氏老家,又去了东鲁,都没找着人,一路寻着李白游迹追到扬州才找到李白。
二人同游金陵,李白委托其帮自己编诗集,在其离开时,李白留下《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里面有写:王屋山人魏万,云自嵩宋沿吴相访,数千里不遇。
秋季,李白去了宣城、南陵、池州、泾县,到青阳、登黄山、九华山,每个地方都有留诗,总计有三十首左右,不一一列举。
冬季到常德,留诗。
755年,安禄山在范阳叛乱,李白就曾受何昌浩之邀去过的那个地方。
叛乱
李白春在茅山告别元丹丘;夏经横江去当涂;秋到池州游秋浦,写下《秋浦寄内》,池州距离泾县很近,直线距离一百公里左右,李白去找了汪伦,写下《赠汪伦》
李白与汪伦相见并非偶然,汪伦知道李白在南陵,就写信相邀,李白是应邀而去的。
离开泾县后,沿着高溪、陵阳游历,写下不少诗,冬季返回宣城,又到金陵,知道安禄山叛乱消息,让武谔去鲁中接儿女南下,写下《赠武十七谔》
这个武谔到底是谁,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李白的
弟子,因为李白称其为“门人”,在古代“门人”也是指“门生”。
李白在《赠武十七谔》的序中有写:门人武谔,深于义者也。质本沉悍,慕要离之风
要离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屠夫,后来做了刺客,成功刺杀庆忌,武谔喜欢要离这种人,有人觉得武谔是个任侠或刺客。
跟武谔分开后,李白前往宋城接妻子宗氏,写下《北上行》
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复十余郡。六月,安禄山破潼关,入长安。张垍投降,被安禄山封宰相。
这个张垍就是前面提到,让李白去终南山找玉真公主的人。
杨贵妃之死
李隆基逃亡,马嵬坡部队哗变,杀杨国忠、赐死杨贵妃。
太子李亨即位,为唐肃宗。
李白则是带着妻子宗氏开始逃亡,春季在当涂,听到洛阳被破,返回宣城,准备去剡中,有诗《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催宣城》
李白逃到潥阳,在这留诗数首,有感慨的、有赠人的,在这有一首诗是送给他族弟的《送族弟潥阳蔚济充》
然后又去了杭州,夏季到越中,听到郭子仪大胜,返回金陵。
秋季,听到玄宗逃往四川的消息,离开金陵,留诗《上皇细巡南京歌十首》《留别金陵诸公》
到岳州后写下《秋登巴陵望洞庭》等诗。
庐山
又到庐山屏风叠隐居。
这时永王给李白送了几次聘书,还派韦子春去邀请,几番犹豫后,李白还是决定出山入永王幕府,留下《赠韦秘书子春》《别内赴征三首》《别东林寺僧》
第五阶段:永王之乱,身陷牢狱
757年,永王东征,李白写下拍马屁的《永王东巡歌》,还有《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
其实李白有很多诗里面都是“观妓”“携妓”,还挺风流。
二月,永王丹阳兵败伏诛,手下许多幕僚一同被杀,李白从丹阳南逃,留下《南奔书怀》《独漉篇》,又逃到安庆,最后被抓入浔阳大狱,写下《在浔阳非所寄内》
李白老婆东奔西走,想尽办法营救李白。
李白自己也写信求救。
《上崔相百忧章》是写给崔涣的,自辩跟随永王完全是为了平乱,请崔涣为他平冤。
另外还有《狱中上崔相涣》《系浔阳上崔相涣三首》《中丞宋公军次浔阳》(这一首名字太长,名字缩减了)
高适
李白还给高适写了一封信,信中是一首《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高适跟李白是好友,当年李白、杜甫、高适三人一同游历,还一起拜访了李邕。
李白的妻子宗氏也去找过高适,但历史上的资料显示,高适并没有为救李白出力。
高适没有出力,有人推测,他与李白的交情距离此时已经十几年,两个人的生活轨迹可以说完全不同,后期交际很少,感情自然淡了。
也有可能出于为自己仕途考虑,毕竟李白犯的十恶不赦的大罪,他又有兵权在手,他要是为李白求情,难免遭人猜忌。
但也有人认为高适可能出过力,理由是高适在“安史之乱”立功,又平定了“永王之乱”,按理说应该平步青云,可他次年就被贬了,原因是李辅国跟唐肃宗进了谗言。
高适被贬的快,回来也快。
李白757年出事,高适平定“永王之乱”。
李白758年被流放,高适被贬。
759年,高适复出,任彭州刺史;760年改任蜀州刺史;763年任剑南节度使;764年回京任刑部侍郎,封渤海县侯。
高适被贬的时间,恰好是李白出事的时间。
有人觉得,高适为李白求过情,唐肃宗为了让高适避嫌,故意把他贬了一年,等李白的事平定后,再召回来。
郭子仪
真正明确为救李白出力的有崔涣、宋若思、郭子仪。
崔涣官至宰相;宋若思为宣城太守,他父亲宋之悌在李隆基时期官至剑南节度使、太原尹(太原行政长官),宋若思在安史之乱还带兵支援河南。
郭子仪为救李白出了力,郭子仪救李白,有人说是欣赏李白才华,报李白当年救他之恩。
但李白有没有救过郭子仪,依然有人持怀疑态度,除了《新唐书》中有记载,并没有更多证据,反对的人觉得,李白要是救了郭子仪,怎么也得写一首诗,可李白所写的诗里,没有任何关于此事的。
李白还给张镐写诗求救《赠张相镐二首》,这诗太长,大概意思就是称赞张镐平叛立功,想要跟随张镐从军,戴罪立功;第二首则是说了自己家世和遭遇,入永王幕府是投错了人。
张镐当年随唐玄宗出逃,李亨被拥为帝后,唐玄宗让张镐去辅佐李亨,因他奏议多有效果,成为谏议大夫。
757年,张镐拜相,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同年又兼任河南节度使,都统淮南等道军事。
三省六部框架
稍微解释一下,宰相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职位,数量也不是唯一的,在唐朝只要是辅助皇帝管理国家大事的顶层官员,都是宰相。
比如唐朝前期的中书令、侍中、尚书令,这三个就是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最高长官。
尚书令后来改为仆射,也就是安禄山进京被封的左仆射,还有一个右仆射。
不过在唐高宗之后,仆射地位下降,也就不能算宰相,如果仆射加上“同平章事”也是宰相。
还有参议政事的中书侍郎、门下侍郎也都是宰相。
其他参议朝政的,如果加“同知政事”“同平章事”“参知政事”“参议政事”也是宰相。
比如张镐,任中书侍郎,外加同平章事,就是宰相。
李白听到郭子仪回洛阳后,还写了一首《上云乐》,这是一首乐府诗,里面全是夸唐肃宗的。
在郭子仪、崔涣、宋若思的帮助下,李白逃了死罪,但依然要被流放夜郎。
期间,李白多次上书,希望得到重用,自然没有任何结果。
758年,李白开始被流放,前往夜郎。
春,到乌江妻弟宗璟前来送别,留诗《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
然后经西塞驿,到江夏,访李邕故居,秋季到岳州,过江陵,冬季入三峡,这里每个地方都有留诗,估计有十几首,不细举。
759年,刚到白帝,现在的四川奉节县,还没到夜郎就被赦了,于是写下《放后遇恩不沾》《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尅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
早发白帝城
回返江陵,留诗《早发白帝城》
夏到江夏,一直留到冬季,裴侍御来信邀请去洞庭湖,有诗回复,名太长,不细写了。
到洞庭湖后,留诗七八首,转去零陵,游潇湘。
760年,李白返回江夏,写诗《鹦鹉洲》《早春寄王汉阳》《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秋到寻阳,登庐山,决定余生学道,不再求功名。留诗《庐山谣赠卢侍御虚舟》
李白送自己老婆去修道《送内寻李腾空二首》
李腾空是李林甫的女儿,也是一个道士。
冬季李白去了建昌,年底到豫章,留《豫章行》
761年,这一年王维死了,61岁,额外说一句王维跟李白同年生,不过王维具体哪一年生,说法众多,这里取701年生。
李白
李白沿江下金陵,有诗《江上赠窦长史》《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春季,李白穷困潦倒,在金陵一带,靠人接济为生《赠昇州王使忠臣》《送韩侍御之广德》《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
五月到泾县,冬至历阳、宣城、南陵,这几处都有留诗。
期间,听到史思明部下死灰复燃,李光弼前往镇压,又想前往投军,结果因为生病,只能半途而归,为此留了一首诗,诗名太长,不细说了。
因为穷困,又有病在身,李白前往当涂求助于族叔李阳冰,当时李阳冰是当涂县令,留诗《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在当涂李白病情加重。
762年,李白卧病两个月,春末再次出游到宣城、南陵,写下《宣城哭蒋征君华》《游谢氏山亭》《宣城见杜鹃花》
秋季返回当涂,重阳登山,写下《九月龙山饮》《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的身体情况越来越糟,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李冰阳又要退隐,想走也没有办法。
临终之前,李白把所有诗作交给李阳冰,希望他能帮自己整理成集,留诗《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十一月,逝于当涂,留绝笔诗《临终歌》
李白
  接下来闲扯几句。
李白怎么死的,很多人都听过“水中捉月而死”,这个说法的出处是唐末轶事小说《唐摭言》,书中写: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
小说记载的东西可不可信,大家都知道。
还有一种说法是醉死的。
这种说法源于《旧唐书·李白传》,原文记载: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这一句其实就是记载了李白在白帝城遇赦,不用去夜郎后的事,按照《旧唐书》所说,李白回了宣城,然后饮酒过度醉死。
文中采用的是第三种说法,病死的,源于《新唐书·李白传》记载: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位,以左拾遗,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新唐书》记载,李白在当涂就已经病入膏肓,距离《旧唐书》记载的宣城有一百多公里的距离。
李白与月亮
  关于李白的四个妻子。
文中些得多的就是第一任许氏和第四任宗氏。
第二任、第三任几乎没怎么写,甚至少写了一个。
主要是没找到确切轨迹,但李白确实有四任妻子。
大概讲一下第二、第三任妻子,主要有两个轨迹。
第二任妻子不太瞧得起李白,嫌弃他穷困潦倒,成天喝酒,在一起的时间不长。
第二任妻子什么时候娶的,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许氏去世当年娶了,也就是740年,两人在一起没多久就离婚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741年娶,李白也是这一年入长安为官,走了以后就没再管第二任妻子。
第三任妻子结果如何不知,但第三任妻子应该是个不错的人,说法也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741年娶的,如果是这种说法,那许氏740年病逝,第二任妻子肯定是740年娶,当年离婚,741年又娶了第三任。
李白741年上半年就去了长安,半年时间要操心仕途,还娶两个老婆,估计没那么快。
另外一种说法应该是746年左右娶的第三任,那是李白辞官以后回任城的时候,他置办了房子、田产。
李白第三任妻子在有些说法里,是个极为持家的人,给李白买下了不少田产,这些田产可能就是第三任妻子置办。
赠内
李白给第一任妻子许氏写过《寄远十二首》《赠内》等诗。
其中《赠内》原文: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这诗的意思不难理解:我天天烂醉如泥,你虽然是我夫人,但与太常妻子有什么区别?
说句题外话:“太常”典故源于《后汉书》,太常是汉朝掌管宗庙礼仪的官员,后汉一个叫周泽,担任太常职位,当时他已经上了年纪,信斋戒那一套就算了,还喜欢喝酒,常年得病还在斋宫,妻子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去劝他,结果周泽直接以“干犯斋禁”的罪行把妻子送入大牢。
从李白的诗就不难看出,他心里也觉得对不起妻子。
对于那个离婚的妻子估计是没有什么内疚的,但其他三任妻子肯定心有愧疚。
从李白的轨迹也能看出,出四川后,几乎没有老老实实在一个地方待过一整年。
长安当官一年、还有入赘安陆刘家那几年,没有远游,却在周围到处跑。
他的几任妻子几乎都是守活寡。
  关于李白子女
李白有二子一女,长子李伯禽、长女李平阳是刘氏生的。
次子李颇黎(小名李自然),应该是他第三任妻子所生。
插图
其中长子李伯禽是个农民,没有太多文化,估摸比普通读书人还不如,倒也不至于像普通农民一般是文盲,肯定是会读书识字的。
长女李平阳嫁人没多久就病死了。
次子李颇黎没有什么记载。
  关于李白少年杀人。
就是十几岁隐居大明寺那两年。
这一点主要源于《李翰林集序》记载:少任侠,手刃数人。
序
意思就是:李白年少时做任侠,打抱不平杀了几个人。
按《唐律》记载:诸斗殴杀人者,绞。以刃,及故杀人者,斩。虽因斗,而用兵刃杀人者,与故杀同。
从唐律看,杀人基本就是死刑。
李白若是杀人了,家里花钱摆平,自己跑大明寺藏几年,似乎也说得过去。
  关于李白家族。
李白的父亲原名叫什么没有记载,基本默认李白父亲叫李客。
这主要源于《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里记载:客以捕其邑,遂以客为名。
李白家里有很多远房亲戚在山东为官,都是基层官员。
李白
宋代《彰明逸事》中记载,李白还有一妹妹,叫李月圆。
但《彰明逸事》是轶事小说题材,记载了关于李白的一些传闻逸事,书还失传了,可信度有待验证。
传闻李白有十二个兄弟姐妹,此说法许多书籍中有采纳,但证据源于何处我只找到一处,就是杜甫给李白写的一首《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另外李白还有兄弟在外地经商,在李白的一首诗里有说,可等我回头翻,硬是没找着。
从李白诸多诗就能看出,他们整个大家族人口众多,比不上那些名门望族,但大多过得也算不错,整体而言,大部分可能要比李白过得好。
李白青年时期虽然求官碰壁,至少生活无忧,晚年卷入“永王之乱”,生活上也有了很大的困难。
本文链接:http://xmwpz.cn/qw/161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1442716096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