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中心怎么老招人(银行疯狂招聘催账人才,背后的两大信号)
提起催收,大家会想到什么?!
贴大字报,淋红油?还是大哥上门“讲数”?
今时不同往日。催收,早已变成了一种“正当行业”。
你看,最近光大、三湘、微众等多家银行,公开招聘高级催收人才。
一直以来,面对“欠钱不还”,银行只能:催收和诉讼。
由于诉讼成本较高,银行一般是:先催收,实在不行再诉讼。
但催收也分两种:自催和外包催。
自催,就是银行自己的团队催收。
目前,多数银行信用卡中心都有自己的催收团队。比如招商银行,就有一支约2400人的催收团队(截至2022年底数据)。
但事实上,银行更喜欢将催收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公司。
比如说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其委外催缴合作机构名单,就包括了43家催收公司和164家律师事务所(今年1月份公布数据);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之前催收外包供应商中标结果可以看到,公示了150家供应商。
别说,催收,真的蛮赚的!
图源自网络 仅供参考
为什么银行喜欢将催收业务外包?
答案并不难猜。
催收是个技术活,很多手段,第三方催收公司能做,银行有偶像包袱,不好做...
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面临声誉受损。
既然如此,倒不如花点钱,省事又省心!
但随着催收行业的监管日渐趋严,委外催收也开始不像以前那么“省力省心”。
今年4月下旬,一度手握数百亿“欠条”的催收巨头永雄集团突然宣布,不再从事具体催收业务。
此前,其179名员工被安徽警方跨省带走调查。
看来,这活不好搞了。
就在半个月多月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从实操层面对催收行为和催收行业提出诸多要求。
比如,限制催收的电联次数、通话时间,要求记录催收通话内容的真实、客观、完整,催收内容应经金融机构事先审核,禁止“爆通讯录”等等。
同时,《指引》还规定,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应加强催收组织管理,明确具体负责催收业务的管理部门,指定一名高级管理人员负责管理相关工作,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组建专门负责催收业务的部门。
这或许也是光大、三湘、微众等多家银行公开招聘催收人才的原因所在。
毕竟,伴随着监管入场,催收行业也将从原来游走在灰色地带,变为逐渐正规化、阳光化。
换言之,第三方机构的催收效果,或也将大打折扣。
这种情况下,建立和维护一个内部催收团队,可能是银行更算得过来的账。
当然,银行公开招聘催收人员,很大一个原因也是因为:
需要催收的贷款,越来越多了!
以光大银行为例,近年来的逾期贷款日渐走高。
最新截至2023年底的数据,已经高达737亿。
当中,不良贷款475亿,超过四成是零售贷,三分之一是信用贷。
虽然截至2023年底,光大银行的不良率只有1.25%,并不算离谱。
但如果那些逾期的贷款都收不回来,必然会导致不良率进一步抬头。
要知道,最近这两年,光大银行的业绩本来就已经不太好看了。
尤其是2023年,光大营收和利润双双开始负增长,业绩在规模银行里几近垫底。
此前,光大银行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时,股价还曾一度出现暴跌。
不敢想,要是不良贷款再上升…
所以要招催收人才。
另外投资者担忧的是,光大银行在风控上,也并不是那么令人放心。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光大银行已接到金融监管局开出的12张罚单,累计罚款金额达1066万元。
在股份制银行中,其被罚金额高居榜首,甚至超过了业务规模遥遥领先的招商银行。
在这12次处罚中,有9次涉及信贷业务违规,包括贷前调查不尽职、发放不合规贷款、资金流向违规、以贷还贷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难想见,光大银行的催收工作会有多“鸭梨山大”!
假如给你高薪,你会去干催收吗?
本文链接:http://www.xmwpz.cn/xy/738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1442716096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