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知识 > 生活科技

老人第一年去世要送寒衣吗(寒衣节在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

在我国传统祭祀祖先的节日中,寒衣节和清明节、中元节是最主要的三大节日,寒衣节在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明天就是寒衣节。寒衣节又称“十月一”、“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等。这天晚上,中国大多数地方的人会为仙逝的亲人焚香烧纸衣、纸钱,祭祀一番,谓之送寒衣。对于这个节日也许现在的年轻人不太熟悉,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寒衣节的起源和发展。

寒衣节起源于周代,那个时候周天子会在每年的岁末举行腊祭,以猎物为祭品,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和五代以内的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民间的祭祀活动从进入十月就开始了。《诗经·豳风·七月》中说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气就要变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服了。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会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亲人。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这天民间的女子都要为外出工作的丈夫、儿子等亲人制作棉衣送去,同样已经去世的亲人也要为他们送去寒衣。

老人第一年去世要送寒衣吗(天渐寒,送寒衣,明天就是寒衣节,你为天堂的亲人送寒衣了吗)(图1)

寒衣节海报

在民间关于寒衣节的起源还有多个传说,在秦代就有“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传说。相传有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邻居姜家结了瓜。瓜熟了,从里面生出一个小姑娘,于是起名叫“孟姜女”。孟姜女长大后不仅生得聪明漂亮,而且贤惠善良。不幸的是她的丈夫范喜良被秦始皇抓去修长城,这一去就是一年多渺无音信。孟姜女在家等的心焦,又是一年九月,女人们都在为家人赶制新的棉衣,孟姜女决定制作寒衣为丈夫送去。

她从家乡江南出发,千辛万苦跨越几千里路来到北疆。孟姜女多方打听没有丈夫范喜良的消息,最后来到山海关长城脚下,从修长城的民夫口中才知道范喜良已经死了,而且被填埋到长城里面。孟姜女悲愤交加的手拍着长城嚎啕大哭起来,这一哭,只哭得成千上万的民工,个个低头掉泪,只哭得秋风悲号,海水扬波,只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上天终于被孟姜女感动,八百里长城被她哭倒,丈夫范喜良和其他民工的尸骨终于露出来了。

老人第一年去世要送寒衣吗(天渐寒,送寒衣,明天就是寒衣节,你为天堂的亲人送寒衣了吗)(图2)

河北山海关秦皇岛的孟姜女庙

这时,秦始皇正好巡视到了这里,听说孟姜女哭倒了八百里长城,马上派人将她抓去准备杀头。可是秦始皇见到貌美如花的孟姜女,遂起了霸占的心思。孟姜女为了好好埋葬丈夫,假意答应了秦始皇的无理要求,并且向秦始皇提出三个条件:为丈夫范喜良立碑、修坟,厚葬丈夫;要秦始皇亲自披麻戴孝送葬丈夫;陪她逛大海。秦始皇答应了条件,亲自为范喜良送葬,厚葬了他。可是最后在乘船游玩大海的时候,孟姜女却跳海为丈夫殉情自杀了。位于山海关城东南二十华里的近海里的姜女坟就是孟姜女当年跳海殉情的地方。这里有两座礁石,远看,高的似碑,矮的似坟,潮长坟长,潮落坟落,再大的潮也到不了坟顶。孟姜女哭倒长城,埋葬丈夫的这天正好是十月初一,所以长城内外的百姓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有了十月初一为去世亲人送寒衣的习俗。

当然秦代的时候人们为去世亲人送去的并不是纸衣,那个时候纸还没有出现,即使有也是非常昂贵的东西。人们烧献纸钱、纸衣的习俗最早起源于东汉,据说这和发明造纸术的蔡伦有关。相传蔡伦自发明造纸术以后,人们都来买他的纸,因此获利颇丰。她的嫂子慧娘看到了,非常羡慕,于是叫丈夫蔡莫去跟弟弟学造纸,去时叮嘱丈夫早去早回。蔡莫去了三个月就回家了,他只是粗略学会了造纸,因此造出来的纸张非常粗糙,就是今天人们看到的草纸。这么多草纸不能写字,因此没有人来买。但是聪明的慧娘想到了卖出草纸的办法。

老人第一年去世要送寒衣吗(天渐寒,送寒衣,明天就是寒衣节,你为天堂的亲人送寒衣了吗)(图3)

四川乐山夹江县东风堰千佛岩景区蔡伦塑像

这天夜里,蔡莫按照妻子的吩咐放声大哭起来。邻居们都过来看,原来是“慧娘死了”,已经成殓进了棺材。蔡莫见邻居们都来了,他抱来一捆草纸,在棺材前一边哭一边点火烧了起来。哭诉着说:“我跟着弟弟学做纸,不用心,做得纸不像样子,没人要,竟把你气死了。我要把它烧成灰,解你心头之恨。”他哭着,烧着,烧完了抱来又烧。烧着烧着,棺材里发出来响声,过了一会儿,只听慧娘在棺材里喊:“快把棺材揭开,我回来了!”邻居们吓呆了,以为是诈尸了,没人敢上前查看,但是慧娘一直在呼喊,最后邻居们壮着胆子打开了棺材。

慧娘坐了起来,并且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纸在阴间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邻居们听得一头雾水,慧娘解释道:“我到阴间,阎王让我推磨受苦,多亏丈夫给我送了钱来,我给小鬼一点钱,他们就争着帮我推磨;我给判官许多钱,他就开地府的后门放我回来。”蔡莫听了装作不明白的样子说道:“我没有给你送钱啊。”慧娘指着那些草纸说道:“那就是你给我送的钱,咱们阳间拿铜当钱,阴间拿纸当钱。”蔡莫一听,赶紧又烧了两捆草纸,边烧边说:“判官呀,你把我妻子放回来,感谢您的大恩大德。我再送您老人家两捆纸钱,您在阴间可要宽待我爹妈呀,可别让他们受苦。”邻居们信以为真,纷纷买慧娘家的草纸给先人们烧,烧纸钱的习俗随之兴起,在寒衣节人们也会烧纸质的衣服给先人。

老人第一年去世要送寒衣吗(天渐寒,送寒衣,明天就是寒衣节,你为天堂的亲人送寒衣了吗)(图4)

现代人为逝者制作的寒衣

到了宋代十月初一授寒衣已经是普遍的习俗,人们对寒衣节的重视程度也比较高。北宋著名文学家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说:“十月日,宰臣已下受衣著锦袄三日。”当朝皇帝会为臣子赠送锦袄以示关怀。民间过寒衣节的气氛也相当浓厚,《东京梦华录》中记载道:“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献故也。”从九月下旬,冥衣店便出售给去世人烧献的衣帽鞋袜,人们买了纸寒衣,在十月初一这天去逝者坟上烧献给逝者。

到了明代,寒衣节的习俗进一步发展,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都非常重视。相传朱元璋在称帝后,十月初一这天早朝,穿新棉衣,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至今有:“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的说法。

同样送给逝者的寒衣也更加丰富多彩。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中记载道:“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此时的寒衣十分讲究,不仅有规格上的男女之分,而且颜色丰富多彩,上面还会写上先人的名字辈分。送寒衣的时候和现在大多数地方的习俗相同,都是在十月初一晚上家门外烧献。亡故较久的逝者寒衣用五色纸剪成,而新亡人的寒衣则只用白纸裁剪。给新亡人送寒衣时,要大哭一场,女人哭十九声,男人哭十一声。此外,寒衣必须烧得干干净净,否则亡者是无法取走寒衣的。

老人第一年去世要送寒衣吗(天渐寒,送寒衣,明天就是寒衣节,你为天堂的亲人送寒衣了吗)(图5)

寒衣节海报

清代的寒衣节在规模和所送物品上,较明代更为讲究。如在北京地区,每年十月一以前人们就到南纸店去买来考究的寒衣纸(彩色蜡花纸),裁成布匹形状的长条,然后印上牡丹、菊花、蝴蝶等各种颜色的图案,再剪成衣、裤、帽子、鞋袜的形状。寒衣做好后,再装进包有纸钱、冥钞的包裹里,然后拿到墓前焚烧。此时除了寒衣,还要烧献大量的纸钱、纸质金银锭。

到了现代,以前寒衣节的习俗和清代差不多,只是变得越来越简化。现代寒衣节祭祀,有家祭和墓祭两种方式。在外地工作或者时间紧迫的人家选择家祭。十月一晚上在家中将制作好的五色彩纸寒衣以及饺子、鲜果等供品在祖宗牌位前祭祀一番。天完全黑了,带上五彩纸寒衣、冥币、香烛和少量祭品等物,来到家门外的十字路口或者河边画五个或者一个代表祖宗五代的圈,然后口念祭语,跪拜焚烧。有些地方的人们还会在圈外另画一个圈(或者不画),焚烧一些寒衣和冥币,救济那些无人祭祀的亡者。回来后有些地方的人们还会在家门口点一盏灯笼,俗称“放路灯”,意为给逝者照明路况。

墓祭的方式就是亲自到逝者的坟上祭扫,为逝者坟墓除去黄叶、杂草,培上新土。然后烧献带来的寒衣、冥币、香烛和祭品。刚去世的逝者新坟头一年寒衣节是一定要去墓祭的。

老人第一年去世要送寒衣吗(天渐寒,送寒衣,明天就是寒衣节,你为天堂的亲人送寒衣了吗)(图6)

文明祭扫

除了祭祀逝者,寒衣节这天还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如妇女们在这一天将提前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穿上。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服,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要在这一天补修一下火炉,清理一下烟筒。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能顺利取暖。晚上一家人包饺子吃,吃了给先人送寒衣。北方的人们在这一天还要吃新收获的荞面、莜面做成的饸饹面吃。南方的人们则会将新收的赤豆、糯米等做成粥或者糕品尝。

现在由于条件所限和国家提倡文明祭扫的倡议,寒衣节人们祭祀的方式转变为送鲜花、供鲜果、写祭文、开家庭追思会等方式。无论时代怎样变换,寒衣节后人缅怀祖先,表达思念孝敬之情的原本意思是没有变化的,明天就是寒衣节,祝在天堂的亲人永远快乐!

本文链接:http://xmwpz.cn/sh/244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1442716096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